歼-20取消航炮的设计曾引发广泛讨论,而如今歼-35进气道上那个神秘的开口又让军事爱好者们炸了锅!这一看似“航炮”的装置,其实是电子冷却口——这与航炮完全无关。中国的两款第五代战机,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传统的“空中刺刀”设计。这一变化与俄军苏-35在乌克兰战场上打出70公里超视距导弹绝杀的表现,以及美军激光武器的测试进展不无关联,是否意味着传统的航炮即将成为历史的遗物?
歼-35的“航炮乌龙”是怎么来的?
去年珠海航展上,细心的军迷发现歼-35右侧进气道上方出现了一个凸起,立刻引发了热议:“歼-35是否将歼-20取消的航炮装回来了?”然而,真相却让人失望——这只是电子系统的风冷进气口,和美军F-35A右侧装置完全相同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?现代战机的电子设备功率巨大,相当于“机载超算”,需要强大的散热系统,而这种散热口恰巧设计成了炮口形状。实际上,歼-35并没有配备航炮,甚至连预留位置都没有。
歼-20为何敢第一个“吃螃蟹”?
歼-20砍掉航炮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。取消航炮后,歼-20得以节省500公斤的重量,这使得它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,例如6枚PL-10格斗导弹或3枚PL-15超远程导弹。从现代空战的需求来看,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合理的:根据数据显示,现代空战中97%的战斗都是通过导弹来解决的。在俄乌战场上,连格斗弹都没有多少机会使用,更不用说航炮了。歼-20的作战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空战的范围——它的战场是300公里之外,隐身突破敌人防线,依靠超视距导弹将敌机击落。
展开剩余69%美军F-35的航炮竟是“对地专用”?
尽管F-35A战机安装了GAU-22/A航炮,但它与空战几乎没有关系。这门炮主要用于打击地面目标,因为它的20毫米口径对于装甲车辆的穿透力有限,所以被升级为25毫米口径。更为严重的是,F-35C(海军版)和F-35B(垂直起降版)甚至连内置的航炮都没有,它们只能外挂炮舱,而一旦外挂,战机的隐身性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电子干扰时代,航炮竟成“救命稻草”?
在现代电子战环境下,航炮的作用竟然显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。2022年美军“红旗军演”中,强烈的电磁干扰使得AIM-120D导弹的命中率急剧下降,只有33%。反而,航炮的命中率却高达58%。俄军在“高加索”演习中的数据更为惊人:在电子战开启后,R-77导弹的命中率从78%骤降至29%,而GSh-30-1航炮在2000米内仍能保持67%的命中率。这迫使美军和俄军都开始为战机配备“智能火控系统”,自动切换导弹和航炮的优先级——看似高科技的武器,也有可能“掉线”。
激光武器要革了航炮的命?
中国的100千瓦级机载激光武器正在进行测试,这种激光武器有着极高的射速,每秒可达到30万公里,几乎无法被躲避,而且成本低廉,能够当作“无限子弹”使用。美国计划将激光武器集成到F-35的EOTS光电系统中,专门用于击落来袭导弹;俄军则想利用苏-57的相控阵雷达发射微波武器。未来,歼-20若搭载激光武器,在敌机贴近时,轻轻一“biu”就能摧毁来袭导弹,这相比笨重的航炮,显然更为高效。
航炮的存废之争,本质上是空战模式的革命性跃迁
歼-20依靠PL-15导弹打击300公里外的敌机,而激光武器的“发现即摧毁”能力,让航炮似乎成为了过去式。然而,电子干扰环境下的实战数据告诉我们,战争从来不会按照预期发展。正如歼-35进气道上的“炮口”被误认一样,真正的创新往往藏在表面之下。传统的航炮,或许已经走到了它的历史终点,但在未来的空战中,科技和战术的革新,将不断挑战并刷新我们对空中战斗的认知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-顺阳网官网-免费杠杆配资门户网-股票配资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